ara::com API解析[Part 3]
标准连接:ara::com API
NOTE
以下文中用到的词语解释:
- 通信协议,驱动协议: 如果不是特别说明,这里通信协议指的是ComAPI底层使用的通信驱动协议,例如DDS、SOME/IP。注意不是网络协议
- ComAPI, ComAPI绑定,绑定层,绑定,适配层:这些都是指ComAPI层的接口实现,也称作绑定实现;它是存在于应用层与通信协议之间的适配代码
- Proxy,Proxy类,客户端:如无特别说明,都是指服务的消费方,Proxy接收Skeleton提供的服务
- Skeleton,Skeleton类,服务端:如无特别说明,都是指服务提供方,Skeleton为Proxy提供服务
- 服务实例,Skeleton类实例,Skeleton实例:都是指一个具体的服务实例, 它是Skeleton类的实例;服务实例全局唯一
- 消费实例,Proxy类实例, Proxy实例:是指一个具体的消费方,它有唯一的Client ID; 注意Proxy实例是没有服务实例ID的,服务ID是Skeleton实例的唯一标识符
- Skeleton/Proxy的实例与Seleton/Proxy类是两个概念,文中如果指的是实例,则会具体写明,否则指的是Skeleton/Proxy类本身
5.3.6 Methods
The operator contains all of the service methods IN-/INOUT-parameters as INparameters. That means INOUT-parameters in the abstract service method description are split in a pair of IN and OUT parameters in the ara::com API.
NOTE
服务接口中的每一个method都对应一个实现了()
操作符的类。()
操作符的入参就是method的In+In/Out参数;返回值是ara::core::Future
类型,其模板参数类型是一个封装了这个method所有的Out+In/Out类型的结构体。关于In/Out类型,AUTOSAR规定要将其分别放在入参和返回值中,而不是通过非常量引用或者指针形式传入参数,然后通过引用或者指针原地返回结果。也就是说In/Out method参数类型,只是一个语法糖,等同于分别在In,Out中分别增加一个相同类型的参数。不支持通过引用或者指针原地返回结果的原因也很简单:method的返回类型是一个future
,且必须马上返回,而不是block等待;如果入参是一个非常量引用或者指针,则method的调用依赖于周围的环境,则必须block等待,失去了method调用的异步特性。
5.3.6.1 One-Way aka Fire-and-Forget Methods
fire-and-forget模式返回类型为void
,但是返回void
的方法不一定是fire-and-forget:
- fire-and-forget method的Proxy端不会等待Skeleton端的返回结果,而是在讲数据发送到网络后直接在本地的
promise
中set_value
- 返回值为
void
但不是fire-and-forget的method,即便返回值是void
,Proxy端也要在接收到Skeleton端的通知后才会讲promise
设置值,即便这个值是void
5.3.6.2 Event-Driven vs Polling access to method results
AUTOSAR method对事件event-driven和polling的支持是通过对std::future的扩展实现的:
- event-driven: AUTOSAR的
ara::core::Future
实现了如下接口,使future
可以注册一个callback,当数据可用时直接异步回调
template <typename F>
auto then(F&& func) -> Future<SEE_COMMENT_ABOVE>;
这个callback被调用的线程可能是then
被调用的线程;也可能是promise
的set_value
线程
- polling: AUTOSAR的
ara::core::Future
提供bool is_ready() const;
,这个接口是non-blocking的,如果返回true
,则wait
肯定不会block
5.3.6.3 Canceling Method Result
promise/future
是 DefaultContructible 和 MoveConstructible, 但不是CopyConstructible 或者 CopyAssignable的,所以如果想要放弃method结果,需要使用拷贝复制给future
一个空的ara::com::Future
,这样当promise/future
的shared state
就会只有promise
的引用,当promise
调用了set_value
且生命周期结束后,shared state
会自动释放。
5.3.7 Fields
fields是event和method的集合,可以用如下几条总结fields的特点:
- 与event不同的时,一旦Proxy订阅了一个field,Skeleton会自动发送当前的值给Proxy
Get()/Set()
可以用来获取或者设定当前的field值,就是普通的method
除此之外,field与event一样,也有Subscribe
,GetSubscriptionState
,SetReceiveHandler
等方法。
5.3.8 Triggers
trigger是一个特殊的event,它没有数据,所以不需要local cache
。除了GetNewSamples
方法变成size_t GetNewTriggers()
以外,其他都与event相同。
5.4 Skeleton Class
5.4.3 Instantiation (Constructors)
Exactly for this reason the skeleton class (just like the proxy class) does neither support copy construction nor copy assignment! Otherwise two “identical” instances would exist for some time with the same instance identifier and routing of method calls would be non-deterministic.
NOTE
每一个Skeleton和Proxy的实例都是全局唯一的,所以Skeleton和Proxy类都不是CopyConstructible和CopyAssignable的:
- Skeleton的实例通过Instance ID唯一确定,全局唯一
- Proxy通过Skeleton的Instance ID实例化,与对应的Skeleton创建链接
面对不同通信协议,binding层需要根据各个协议的特点适配,从而在ComAPI层看起来有一致的行为:
- Skeleton的实例必须是全局唯一的,且能够接收不同Proxy实例的连接,对它们提供服务
- Proxy的实例必须能够与Skeleton进行一对一的通信,且要保证event订阅能够准确发送到Proxy实例;method的response能够和request准确配对,不能出现错乱
Skeleton有三种类型的构造函数,分别接收:
ara::com::InstanceIdentifier
: 一个确定的服务Instance, 需要包含ID,底层通信协议等信息;Skeleton类可以通过它来实例化底层的通信协议ara::com::InstanceIdentifierContainer
: 一组服务Instance;Skeleton会实例化其中所有的服务实例;称为multi-bindingara::core::InstanceSpecifier
: 首先通过它来解析manifest,获取ara::com::InstanceIdentifier
,然后再通过ara::com::InstanceIdentifier
实例化Skeleton;根据manifest,也可能是multi-binding
5.4.4 Offering Service instance
From this point in time, where you call it, method calls might be dispatched to your service instance — even if the call to OfferService() has not yet returned.
在OfferService()
内部,对外提供服务需要的系统资源,例如uds socket、共享内存、TCP/UDP监听端口,开始分配,并对外发送当前服务实例的存在;在OfferService()
还未返回的时候,可能已经有Proxy的实例与当前Skeleton实例创建链接并发送订阅、method请求;Skeleton析构函数会间接停止对外提供服务,释放系统资源;也可以主动调用 StopOfferService()
主动停止对外提供服务。
5.4.5 Polling and event-driven processing modes
Skeleton端的polling和event-driven主要体现在对method请求的处理上;Proxy端的polling和event-driven主要体现在对订阅的event数据处理上。在Skeleton的构造函数中,第二个参数用于指定method请求的处理方式: kPoll, kEvent, kEventSingleThread:
- 同一个Skeleton实例,其提供的所有方法都共用同一个处理方式
- 当Skeleton实例是multi-binding时,Skeleton实例包含的所有服务实例的所有method都共用同一个处理方式
- 默认是kEvent方式
5.4.5.1 Polling Mode
polling模式通过ara::core::Future<bool> ProcessNextMethodCall();
接口实现。在polling模式下当method的request请求到达后,不会触发method的处理,而是将请求以队列的形式缓存;等待用户主动调用ara::core::Future<bool> ProcessNextMethodCall();
。这个方法返回一个Future,包含了一个布尔值,表示队列中是否包含下一个待处理的method请求。
- 在Skeleton API中用户的method实现虚接口的返回值类型是
ara::core::Future
:这表示用户的方法可能是异步的 - 在ProcessNextMethodCall方法中,根据底层通信协议的不同,一般应包含如下步骤:
- 将method请求数据反序列化
- 将反序列化后的参数列表传入用户的method实现,得到一个Future:在用户的方法实现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是异步的
- 通过用户method实现返回的Future拿到处理结果
- 将这个结果序列化成response,发送给Proxy
- 检查是否存在下一个method请求,如果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在以上的步骤中,有两次返回Future:用户method处理实现返回和ProcessNextMethodCall
返回,这两处只要有一处是异步的,则整个method请求的处理就是异步的。序列化、反序列化、检查是否有下一个请求等步骤可以在ProcessNextMethodCall
的当前线程,也可以异步执行;用户method处理方法中,可以先返回Future,然后异步执行处理,也可以在ProcessNextMethodCall
同一个线程中同步完成。ProcessNextMethodCall
所在的线程、序列化/反序列化/调用用户实现/返送返回值的线程、用户实际处理method的线程,这三个上下文可以是同一个线程,可以是两个线程,也可以是三个不同的线程。
5.4.5.2 Event-Driven Mode
kEvent模式和kEventSingleThread模式下,当通信协议接收到method的request请求后,会异步触发相关method处理,例如将任务放入线程池执行。kEvent模式下,请求到达后直接放入线程池处理;kEventSingleThread模式下只有一个线程,method的request按照先后顺序在同一个线程中执行。
5.4.6 Methods
在Skeleton端用户的method实现返回一个Future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选择同步或者异步处理请求,例如用户可以在其中开启异步线程或者放入线程池,然后马上返回一个Future
5.4.7 Events
第一个发送接口使用拷贝的方式将用户数据拷贝到底层通信协议:ara::core::Result<void> Send(const SampleType &data);
; 为了减少拷贝AUTOSAR提供了另外一个发送接口:ara::core::Result<void> Send(ara::com::SampleAllocateePtr<SampleType>data);
,其中ara::com::SampleAllocateePtr<SampleType>
的行为可以当成std::unique_ptr
,在调用这个发送接口前可以通过使用ara::core::Result<ara::com::SampleAllocateePtr<SampleType>> Allocate();
接口向ComAPI层申请空间,申请到后用户将数据填充,然后调用Send
,加入ComAPI在共享内存中开辟这些空间,则在同一个机器上的不同进程可以在Sender和Reciever之间实现zero copy
。